【巴哈ACG23】漫画组铜赏《川与溪》作者黑狗专访以水渠为出发点打造台式灵异短篇
黑狗: 谢谢巴哈姆特持续举办比赛,台湾漫画创作者们拥有的平台并不多,大多数人也都只是埋头默默地画。在这种状况下,创作者会陷入不知该如何进步的困境,也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否具有市场价值或所传达的讯息能确实被读者接收。
[[https://twitter.com/dogblacksnape/status/1491115997507756032]] 无法取得此篇推文,可能推文已移除或更改隐私设定。
由巴哈姆特举办的「巴哈姆特2023 ACG 创作大赛」日前已正式揭晓所有组别的得奖者名单。为鼓励得奖者以及参赛者,本次GNN 也特别专访到在本届赛事中于各组别获得前三名的得奖者,请他们分享本次的作品创作历程以及心情。本篇就为大家专访到「漫画组」铜赏的《川与溪》作者「黑狗」。
以上内容其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漫画作品,以恐怖题材来说的话,比较特殊的就是画风跟构图的选择吧。分镜跟节奏根据创作者的喜好和故事内容有所不同,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些电影导演们的手法天差地远,并没有对与错、好与坏,建议多看多想,自行分辨自己喜欢和适合的手法,向其学习。
黑狗: 分镜、构图、节奏,画风是我认为在塑造气氛上不可忽视的要素。
我本人喜欢更复杂一点的故事,在还没开始进行图像或动态创作前,自己的小说动辄十几万字以上。虽然可以回去写作,但我还是想继续画图,想来想去就觉得可以试试看漫画,也许能迸出什么新滋味。
GNN:先请您跟读者自我介绍? 黑狗: 嗨,大家好,我是黑狗。因为名字太常见,往往会后缀dogblack 或snape。黑狗 GNN:会想投入创作这款作品的缘由?黑狗: 开始全职工作之后很难有时间创作自己的作品,大多也都是单图插画。本身擅长cel animation,不过这种媒材以单人作业来说只能完成简单的两三分钟短片,故事不能太复杂(否则动画师会爆肝或短命哈哈)。 [[https://twitter.com/dogblacksnape/status/1491115997507756032]] 无法取得此篇推文,可能推文已移除或更改隐私设定。我本人喜欢更复杂一点的故事,在还没开始进行图像或动态创作前,自己的小说动辄十几万字以上。虽然可以回去写作,但我还是想继续画图,想来想去就觉得可以试试看漫画,也许能迸出什么新滋味。 GNN:可否介绍这次作品的理念与特色?黑狗: 基本上就是在有限的页数里,创作出吸引人一直看下去的故事,目的就是好看啦!我算了解自己的创作模式,走抒情路线的分镜大多会慢且细致,肯定会超出页数。悬疑解谜类型的也需要花时间堆叠线索和也解谜,而灵异题材不用多作解释(反而愈解释愈失去恐怖感),有很大的自由度去尝试分镜和画法,只要气氛塑造成功,至少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而且台湾人真的很爱看鬼故事哈哈哈哈,看看podcast 排行榜和农历七月的国片档。我的观察是台式灵异很能被大众所接受,加上我也喜欢恐怖题材,却从没机会画过,因此就这么决定了。 GNN:创作的灵感主要来自何处?有没有什么故事或经历引发创作灵感?黑狗: 想故事的时候刚搬来台中,我很喜欢用步行的方式探索城市。台中是一座有非常多水渠和疑似水渠改建的绿园道(夹在马路中间长长的那种公园),我们公司后面就有一条水渠,中午吃饭时我会沿着水渠慢慢走,观察附近阿公阿骂或鸽子黑猫的生态。一切就以这条水渠为出发点。 GNN:有受到特定创作或是创作者的启发与影响吗? 黑狗: 我现在比较常阅读或看电影,漫画多是小时候租书店盛行的时候一次租一二十本回家看,租书店式微之后就看得比较少了。很多伟大的艺术创作者无形中影响了我,很难指出特定的几名大师。以《川与溪》来说,我希望偏向《咒怨》或《诅咒》这类无解型鬼片,不是那种找神职人员驱魔或用爱大声呼喊就能解决的大团圆结尾,也不是有阵子流行的鬼魂跟主角有什么八点档类型的牵扯(小三啊小王啊或冤死的阿母之类的)。无解鬼片最可怕了,主角也最衰小了,要画就要画这种(握拳)! ! GNN:发想中有提到,「台中这城市有非常多水渠或水渠改建的道路」,所以标题的《川与溪》、以及主角「小溪」与「川梅」是否是源自于此?而他们所下车的「万八」站名称是否有有其含义呢?黑狗: 台中有两条路叫柳川西路和梅川西路,恰巧是我生活附近会遇到的路,综合起来就是柳川梅(原本叫柳梅川,但每次打字都会跑出柳没穿,太好笑了遂作罢)。小溪则是「西」的同音字,也为了配合水渠的概念改名叫「溪」。万八站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啦,原本有想继续取跟水有关的名字,但觉得会太多很不平衡,需要一些比较方正的元素稳住这着故事,不知为何就取了「万八」这个名字了。现在看来应该是因为字体双边对称、「万」字又特别重特别有力道的关系吧。我原本以为很快就会被发现了,结果目前看起来读者还没有人提到哈哈哈。 GNN: 另外在发想中你也有提到关于热爱鬼片这部分。鬼片领域中各国(台、日、韩、欧美、东南亚)拍摄的氛围跟手法大不相同,妳个人有比较偏好的鬼片拍摄手法或者是类型吗?黑狗: 啊,惭愧的说,我只有在国中时期特别爱看鬼片,后来因为灵异题材真的拍得好的不多(而且鬼常常很好笑),就慢慢的愈看愈少了,如果有不错的欢迎推荐!现在我喜欢惊悚片(没鬼的那种)或是剧情片(真实描写出人性的那种)或独立电影,只要好电影我就喜欢,不过近几年好的原创主流电影几乎没有了,真的是满哀伤的。惊悚类型的⋯⋯我很喜欢《险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仲夏靥(Mid Sommar)》、《钛(Titane)》、《灯塔(Lighthouse)》,以及最近台湾的《咒》。还有很多啦,但是现在想到的就这些(有口袋名单的拜托推荐我)。如果喜欢惊悚恐怖类型的人,可以试试一些小成本或独立制片的电影,它们很多风格独特而且很有创意。 GNN:相较于电影,藉由漫画将惊悚与恐惧传达给读者,由于缺乏声音以及动作上的表现所以呈现难度较高,在这部分妳又是怎么怎么去做调整或者有特别下工夫的部分?黑狗: 分镜、构图、节奏,画风是我认为在塑造气氛上不可忽视的要素。音效和配乐确实在影视作品上有所帮助,然而就我自己观察,有些恐怖电影会把声音放得非常满,导致观众往往是被响亮的音效吓到。有些则是放得极少,甚至没有,却能创造出压迫窒息感。漫画这种媒材没有听觉,观众的注意力全放在视觉上,因此画法非常重要,也就是利用画风呈现出紧绷气氛。经典恐怖漫画大师伊藤润二就是非常经典的案例。我认为在漫画或动画上没有所谓「漂亮」的风格,只有「适合」的风格,所有外在条件都是为了帮助成功传递故事。构图和画技同理,惊悚恐怖类型常会使用不平衡或特殊视角的构图,都是为了让观众感到不安定,光影的使用也是相同的概念。分镜和节奏其实跟影视的概念类似,近期的漫画作品也看得出影响,虽然如此,但漫画依旧有属于漫画独有的分镜方式,并不能完全跟影视混为一谈。很难单纯用文字解释分镜,节奏的话简单来说就是该慢的地方给予页数和大格数放慢,该快的时候切小格和减除不必要的对话和互动(影视的剪接技术可以用在这里)。以上内容其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漫画作品,以恐怖题材来说的话,比较特殊的就是画风跟构图的选择吧。分镜跟节奏根据创作者的喜好和故事内容有所不同,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些电影导演们的手法天差地远,并没有对与错、好与坏,建议多看多想,自行分辨自己喜欢和适合的手法,向其学习。当然,《川与溪》在各个方面也还需要加强,以上都是我综合过往经验和个人兴趣得出的结论,大家参考参考,可以自己去找资料阅读比较保险。 GNN:本作藉由小溪梦境不断堆叠所推进剧情,在最后藉由梦醒又回到了起点,对妳来说,怎样的梦境最让人感到恐惧或不安?黑狗: 我几乎秒睡,很少做梦欸哈哈。小时候有段时间很常做高空坠落的梦境,有人说这跟前世有关?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上小学之后就没再出现了。热衷看《阴尸路》的那段时间倒是做过打僵尸的梦,我跟一大群人在废弃地下铁里面行走,隐隐约约能听见后方僵尸的嘶吼,到了一个转角,我和部分人决定留下来吸引僵尸注意,剩余同伴能趁机逃跑。虽然记不得细节,但生离死别的片段让我醒来时哭湿了一片枕头哈哈哈。我当时还躺回去想继续看看梦境如何发展,可惜什么都没有了。 GNN:整部大概从何时开始发想,花了多久时间制作? 黑狗: 我有点忘记了,印象中花很长的时间调整剧本。现在看来原本的剧本长度已经可以画一本单行本了哈哈。大概一月开始想题材,一直到二月底开画分镜,卢朋友看分镜,三月画草稿,卢朋友看草稿,四五月爆肝完稿。 GNN:制作过程中最大的挑战? 黑狗: 用Photoshop 画黑白漫画满挑战的,我以前没画过漫画,常用的绘图软体就是PS,但都是拿来厚涂。以往黑白稿还是习惯手绘用墨笔去画,也从没用过网点,一切都很新鲜。刚开始的PS 漫画笔刷测试。 GNN:制作途中有遇到什么比较难忘的事情? 黑狗: 其中有一页有沾血的佛像头颅,在画喷溅上去的鲜血时PS闪退了三次,而且都在我画同一个地方的时候当掉。深夜赶稿真的会背脊一凉欸,我后来不再增加血迹,投稿完之后趁回台南的时候去大观音亭拜拜,跟佛祖道了歉,也谢谢佛祖没有计较。原本预计的血迹比这个多上三倍。 GNN:在川与溪中,「神明」的定义与大众所认知的较为不同,这部分当初妳在构思剧情时是怎么设定神明的定位呢?黑狗: 我想避免传统信仰上的神明或鬼怪,因为自己对民俗或历史不够熟悉,硬是拿相关题材创作很容易将故事流于表面,也无法塑造出真实感。在这次作品上,我选择将台湾味的部分放入背景中(例如庙宇道路和常见的槟榔树),但细节刻画上则刻意模糊(例如庙宇上神像的绘制)。这位「神明」也不属于任何台湾常见的传说故事,祂属于高于我们维度的存在,因此拥有人类无法理解的能力,祂并不向善或行恶,一切随心所欲,因此在不同时期获得的称号也截然不同,是神明也可以是妖物鬼怪。顺便透露一点小设定好了,祂所在的寺庙原本属于别人,是祂鸠占鹊巢哈哈。 GNN:那是什么样的机缘决定来参加巴哈姆特的创作比赛呢? 黑狗: 因为我想公费去安古兰哈哈哈,研究了一下好像台湾比较大型的漫画比赛就是巴哈姆特,想说可以累积经验值就试试看了。 GNN:如今获奖有没有什么感想? 黑狗: 很谢谢各位评审,最让我感恩的是颁奖后的交流,评审们花了很多时间给予回馈讨论。这些珍贵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是外面很难得到的内容,也让我对台湾漫画产业更有一点认识。 GNN:其他参赛作品中是否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作品呢?为什么印象深刻呢? 黑狗: 我很喜欢《鞋子恋曲》和《蝉鸣不绝的那一天》,前者以简单的角色和篇幅描写了非常有创意的爱情故事,后者的故事则是一层包裹着一层,虽然我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了解所有剧情,但故事的推进节奏和气氛营造都非常成功,令人印象深刻。 GNN:对这次创作大赛举办的感想与评价? 黑狗: 谢谢巴哈姆特持续举办比赛,台湾漫画创作者们拥有的平台并不多,大多数人也都只是埋头默默地画。在这种状况下,创作者会陷入不知该如何进步的困境,也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否具有市场价值或所传达的讯息能确实被读者接收。多数艺术创作者都很纤细敏感的,尤其在台湾社会普遍对这类创作不给予支持的情况下,往往深陷自我厌恶和外在质疑的双重打击,久而久之很难真的坚持下去。比赛的意涵除了让创作者更有信心外,也给予一个交流平台,让大家认知到网路的另一端还有许许多多跟自己一样默默努力的人,也有各式各样不同风格不同故事的作品。即使未来的道路尚不明朗,至少这次比赛算是短暂的休憩站,能让我们可以再坚持下去多走几步。 GNN:对于今后的发展计画? 黑狗: 目前会预计再画两三篇短篇,页数慢慢加长到一百页左右,增加自己对媒材的掌控。等到比较有自信之后,也许会试着向出版社提案看看。目前已完成的小短篇《下课十分钟》,希望能给《川与溪》的主角群一个比较快乐的小番外。下一篇会是改编自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黑猫》,现在还在角色设计的阶段。 GNN:有什么话想对玩家或读者说的呢? 黑狗: 欢迎大家追踪我的社交媒体,FB 和推特都是dogblacksnape,噗浪是dogblack,IG 的话是dogblack_snape,未来有新的作品也都会发表在上面!
作品简介
GNN:那是什么样的机缘决定来参加巴哈姆特的创作比赛呢?
我原本以为很快就会被发现了,结果目前看起来读者还没有人提到哈哈哈。
黑狗: 台中有两条路叫柳川西路和梅川西路,恰巧是我生活附近会遇到的路,综合起来就是柳川梅(原本叫柳梅川,但每次打字都会跑出柳没穿,太好笑了遂作罢)。小溪则是「西」的同音字,也为了配合水渠的概念改名叫「溪」。
无解鬼片最可怕了,主角也最衰小了,要画就要画这种(握拳)! !
音效和配乐确实在影视作品上有所帮助,然而就我自己观察,有些恐怖电影会把声音放得非常满,导致观众往往是被响亮的音效吓到。有些则是放得极少,甚至没有,却能创造出压迫窒息感。
以《川与溪》来说,我希望偏向《咒怨》或《诅咒》这类无解型鬼片,不是那种找神职人员驱魔或用爱大声呼喊就能解决的大团圆结尾,也不是有阵子流行的鬼魂跟主角有什么八点档类型的牵扯(小三啊小王啊或冤死的阿母之类的)。
当然,《川与溪》在各个方面也还需要加强,以上都是我综合过往经验和个人兴趣得出的结论,大家参考参考,可以自己去找资料阅读比较保险。
原本预计的血迹比这个多上三倍。
GNN:相较于电影,藉由漫画将惊悚与恐惧传达给读者,由于缺乏声音以及动作上的表现所以呈现难度较高,在这部分妳又是怎么怎么去做调整或者有特别下工夫的部分?黑狗: 分镜、构图、节奏,画风是我认为在塑造气氛上不可忽视的要素。音效和配乐确实在影视作品上有所帮助,然而就我自己观察,有些恐怖电影会把声音放得非常满,导致观众往往是被响亮的音效吓到。有些则是放得极少,甚至没有,却能创造出压迫窒息感。漫画这种媒材没有听觉,观众的注意力全放在视觉上,因此画法非常重要,也就是利用画风呈现出紧绷气氛。经典恐怖漫画大师伊藤润二就是非常经典的案例。我认为在漫画或动画上没有所谓「漂亮」的风格,只有「适合」的风格,所有外在条件都是为了帮助成功传递故事。构图和画技同理,惊悚恐怖类型常会使用不平衡或特殊视角的构图,都是为了让观众感到不安定,光影的使用也是相同的概念。分镜和节奏其实跟影视的概念类似,近期的漫画作品也看得出影响,虽然如此,但漫画依旧有属于漫画独有的分镜方式,并不能完全跟影视混为一谈。很难单纯用文字解释分镜,节奏的话简单来说就是该慢的地方给予页数和大格数放慢,该快的时候切小格和减除不必要的对话和互动(影视的剪接技术可以用在这里)。以上内容其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漫画作品,以恐怖题材来说的话,比较特殊的就是画风跟构图的选择吧。分镜跟节奏根据创作者的喜好和故事内容有所不同,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些电影导演们的手法天差地远,并没有对与错、好与坏,建议多看多想,自行分辨自己喜欢和适合的手法,向其学习。当然,《川与溪》在各个方面也还需要加强,以上都是我综合过往经验和个人兴趣得出的结论,大家参考参考,可以自己去找资料阅读比较保险。
GNN:有受到特定创作或是创作者的启发与影响吗?
[[https://twitter.com/dogblacksnape/status/1491115997507756032]] 无法取得此篇推文,可能推文已移除或更改隐私设定。
GNN: 另外在发想中你也有提到关于热爱鬼片这部分。鬼片领域中各国(台、日、韩、欧美、东南亚)拍摄的氛围跟手法大不相同,妳个人有比较偏好的鬼片拍摄手法或者是类型吗?黑狗: 啊,惭愧的说,我只有在国中时期特别爱看鬼片,后来因为灵异题材真的拍得好的不多(而且鬼常常很好笑),就慢慢的愈看愈少了,如果有不错的欢迎推荐!现在我喜欢惊悚片(没鬼的那种)或是剧情片(真实描写出人性的那种)或独立电影,只要好电影我就喜欢,不过近几年好的原创主流电影几乎没有了,真的是满哀伤的。惊悚类型的⋯⋯我很喜欢《险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仲夏靥(Mid Sommar)》、《钛(Titane)》、《灯塔(Lighthouse)》,以及最近台湾的《咒》。还有很多啦,但是现在想到的就这些(有口袋名单的拜托推荐我)。如果喜欢惊悚恐怖类型的人,可以试试一些小成本或独立制片的电影,它们很多风格独特而且很有创意。 GNN:相较于电影,藉由漫画将惊悚与恐惧传达给读者,由于缺乏声音以及动作上的表现所以呈现难度较高,在这部分妳又是怎么怎么去做调整或者有特别下工夫的部分?黑狗: 分镜、构图、节奏,画风是我认为在塑造气氛上不可忽视的要素。音效和配乐确实在影视作品上有所帮助,然而就我自己观察,有些恐怖电影会把声音放得非常满,导致观众往往是被响亮的音效吓到。有些则是放得极少,甚至没有,却能创造出压迫窒息感。漫画这种媒材没有听觉,观众的注意力全放在视觉上,因此画法非常重要,也就是利用画风呈现出紧绷气氛。经典恐怖漫画大师伊藤润二就是非常经典的案例。我认为在漫画或动画上没有所谓「漂亮」的风格,只有「适合」的风格,所有外在条件都是为了帮助成功传递故事。构图和画技同理,惊悚恐怖类型常会使用不平衡或特殊视角的构图,都是为了让观众感到不安定,光影的使用也是相同的概念。分镜和节奏其实跟影视的概念类似,近期的漫画作品也看得出影响,虽然如此,但漫画依旧有属于漫画独有的分镜方式,并不能完全跟影视混为一谈。很难单纯用文字解释分镜,节奏的话简单来说就是该慢的地方给予页数和大格数放慢,该快的时候切小格和减除不必要的对话和互动(影视的剪接技术可以用在这里)。以上内容其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漫画作品,以恐怖题材来说的话,比较特殊的就是画风跟构图的选择吧。分镜跟节奏根据创作者的喜好和故事内容有所不同,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些电影导演们的手法天差地远,并没有对与错、好与坏,建议多看多想,自行分辨自己喜欢和适合的手法,向其学习。当然,《川与溪》在各个方面也还需要加强,以上都是我综合过往经验和个人兴趣得出的结论,大家参考参考,可以自己去找资料阅读比较保险。 GNN:本作藉由小溪梦境不断堆叠所推进剧情,在最后藉由梦醒又回到了起点,对妳来说,怎样的梦境最让人感到恐惧或不安?黑狗: 我几乎秒睡,很少做梦欸哈哈。小时候有段时间很常做高空坠落的梦境,有人说这跟前世有关?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上小学之后就没再出现了。热衷看《阴尸路》的那段时间倒是做过打僵尸的梦,我跟一大群人在废弃地下铁里面行走,隐隐约约能听见后方僵尸的嘶吼,到了一个转角,我和部分人决定留下来吸引僵尸注意,剩余同伴能趁机逃跑。虽然记不得细节,但生离死别的片段让我醒来时哭湿了一片枕头哈哈哈。我当时还躺回去想继续看看梦境如何发展,可惜什么都没有了。
由巴哈姆特举办的「巴哈姆特2023 ACG 创作大赛」日前已正式揭晓所有组别的得奖者名单。为鼓励得奖者以及参赛者,本次GNN 也特别专访到在本届赛事中于各组别获得前三名的得奖者,请他们分享本次的作品创作历程以及心情。本篇就为大家专访到「漫画组」铜赏的《川与溪》作者「黑狗」。 《川与溪》(点此可观看完整漫画) 作品简介 在《川与溪》的故事中,一名体质容易入睡的少女和朋友们去庙里探险,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神明」。对于本作,评审们认为《川与溪》的技法与画面呈现效果让人印象深刻,结局和开头的开放式轮回呼应也很相当有巧思。作品本身个人风格与品味上也十分独特洗链,让整体作品的完成度很高。如果在桥段的安排以及易读性上下点功夫,在整体的阅读感上会有更棒的表现。 GNN:先请您跟读者自我介绍? 黑狗: 嗨,大家好,我是黑狗。因为名字太常见,往往会后缀dogblack 或snape。黑狗 GNN:会想投入创作这款作品的缘由?黑狗: 开始全职工作之后很难有时间创作自己的作品,大多也都是单图插画。本身擅长cel animation,不过这种媒材以单人作业来说只能完成简单的两三分钟短片,故事不能太复杂(否则动画师会爆肝或短命哈哈)。 [[https://twitter.com/dogblacksnape/status/1491115997507756032]] 无法取得此篇推文,可能推文已移除或更改隐私设定。我本人喜欢更复杂一点的故事,在还没开始进行图像或动态创作前,自己的小说动辄十几万字以上。虽然可以回去写作,但我还是想继续画图,想来想去就觉得可以试试看漫画,也许能迸出什么新滋味。 GNN:可否介绍这次作品的理念与特色?黑狗: 基本上就是在有限的页数里,创作出吸引人一直看下去的故事,目的就是好看啦!我算了解自己的创作模式,走抒情路线的分镜大多会慢且细致,肯定会超出页数。悬疑解谜类型的也需要花时间堆叠线索和也解谜,而灵异题材不用多作解释(反而愈解释愈失去恐怖感),有很大的自由度去尝试分镜和画法,只要气氛塑造成功,至少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而且台湾人真的很爱看鬼故事哈哈哈哈,看看podcast 排行榜和农历七月的国片档。我的观察是台式灵异很能被大众所接受,加上我也喜欢恐怖题材,却从没机会画过,因此就这么决定了。 GNN:创作的灵感主要来自何处?有没有什么故事或经历引发创作灵感?黑狗: 想故事的时候刚搬来台中,我很喜欢用步行的方式探索城市。台中是一座有非常多水渠和疑似水渠改建的绿园道(夹在马路中间长长的那种公园),我们公司后面就有一条水渠,中午吃饭时我会沿着水渠慢慢走,观察附近阿公阿骂或鸽子黑猫的生态。一切就以这条水渠为出发点。 GNN:有受到特定创作或是创作者的启发与影响吗? 黑狗: 我现在比较常阅读或看电影,漫画多是小时候租书店盛行的时候一次租一二十本回家看,租书店式微之后就看得比较少了。很多伟大的艺术创作者无形中影响了我,很难指出特定的几名大师。以《川与溪》来说,我希望偏向《咒怨》或《诅咒》这类无解型鬼片,不是那种找神职人员驱魔或用爱大声呼喊就能解决的大团圆结尾,也不是有阵子流行的鬼魂跟主角有什么八点档类型的牵扯(小三啊小王啊或冤死的阿母之类的)。无解鬼片最可怕了,主角也最衰小了,要画就要画这种(握拳)! ! GNN:发想中有提到,「台中这城市有非常多水渠或水渠改建的道路」,所以标题的《川与溪》、以及主角「小溪」与「川梅」是否是源自于此?而他们所下车的「万八」站名称是否有有其含义呢?黑狗: 台中有两条路叫柳川西路和梅川西路,恰巧是我生活附近会遇到的路,综合起来就是柳川梅(原本叫柳梅川,但每次打字都会跑出柳没穿,太好笑了遂作罢)。小溪则是「西」的同音字,也为了配合水渠的概念改名叫「溪」。万八站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啦,原本有想继续取跟水有关的名字,但觉得会太多很不平衡,需要一些比较方正的元素稳住这着故事,不知为何就取了「万八」这个名字了。现在看来应该是因为字体双边对称、「万」字又特别重特别有力道的关系吧。我原本以为很快就会被发现了,结果目前看起来读者还没有人提到哈哈哈。 GNN: 另外在发想中你也有提到关于热爱鬼片这部分。鬼片领域中各国(台、日、韩、欧美、东南亚)拍摄的氛围跟手法大不相同,妳个人有比较偏好的鬼片拍摄手法或者是类型吗?黑狗: 啊,惭愧的说,我只有在国中时期特别爱看鬼片,后来因为灵异题材真的拍得好的不多(而且鬼常常很好笑),就慢慢的愈看愈少了,如果有不错的欢迎推荐!现在我喜欢惊悚片(没鬼的那种)或是剧情片(真实描写出人性的那种)或独立电影,只要好电影我就喜欢,不过近几年好的原创主流电影几乎没有了,真的是满哀伤的。惊悚类型的⋯⋯我很喜欢《险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仲夏靥(Mid Sommar)》、《钛(Titane)》、《灯塔(Lighthouse)》,以及最近台湾的《咒》。还有很多啦,但是现在想到的就这些(有口袋名单的拜托推荐我)。如果喜欢惊悚恐怖类型的人,可以试试一些小成本或独立制片的电影,它们很多风格独特而且很有创意。 GNN:相较于电影,藉由漫画将惊悚与恐惧传达给读者,由于缺乏声音以及动作上的表现所以呈现难度较高,在这部分妳又是怎么怎么去做调整或者有特别下工夫的部分?黑狗: 分镜、构图、节奏,画风是我认为在塑造气氛上不可忽视的要素。音效和配乐确实在影视作品上有所帮助,然而就我自己观察,有些恐怖电影会把声音放得非常满,导致观众往往是被响亮的音效吓到。有些则是放得极少,甚至没有,却能创造出压迫窒息感。漫画这种媒材没有听觉,观众的注意力全放在视觉上,因此画法非常重要,也就是利用画风呈现出紧绷气氛。经典恐怖漫画大师伊藤润二就是非常经典的案例。我认为在漫画或动画上没有所谓「漂亮」的风格,只有「适合」的风格,所有外在条件都是为了帮助成功传递故事。构图和画技同理,惊悚恐怖类型常会使用不平衡或特殊视角的构图,都是为了让观众感到不安定,光影的使用也是相同的概念。分镜和节奏其实跟影视的概念类似,近期的漫画作品也看得出影响,虽然如此,但漫画依旧有属于漫画独有的分镜方式,并不能完全跟影视混为一谈。很难单纯用文字解释分镜,节奏的话简单来说就是该慢的地方给予页数和大格数放慢,该快的时候切小格和减除不必要的对话和互动(影视的剪接技术可以用在这里)。以上内容其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漫画作品,以恐怖题材来说的话,比较特殊的就是画风跟构图的选择吧。分镜跟节奏根据创作者的喜好和故事内容有所不同,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些电影导演们的手法天差地远,并没有对与错、好与坏,建议多看多想,自行分辨自己喜欢和适合的手法,向其学习。当然,《川与溪》在各个方面也还需要加强,以上都是我综合过往经验和个人兴趣得出的结论,大家参考参考,可以自己去找资料阅读比较保险。 GNN:本作藉由小溪梦境不断堆叠所推进剧情,在最后藉由梦醒又回到了起点,对妳来说,怎样的梦境最让人感到恐惧或不安?黑狗: 我几乎秒睡,很少做梦欸哈哈。小时候有段时间很常做高空坠落的梦境,有人说这跟前世有关?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上小学之后就没再出现了。热衷看《阴尸路》的那段时间倒是做过打僵尸的梦,我跟一大群人在废弃地下铁里面行走,隐隐约约能听见后方僵尸的嘶吼,到了一个转角,我和部分人决定留下来吸引僵尸注意,剩余同伴能趁机逃跑。虽然记不得细节,但生离死别的片段让我醒来时哭湿了一片枕头哈哈哈。我当时还躺回去想继续看看梦境如何发展,可惜什么都没有了。 GNN:整部大概从何时开始发想,花了多久时间制作? 黑狗: 我有点忘记了,印象中花很长的时间调整剧本。现在看来原本的剧本长度已经可以画一本单行本了哈哈。大概一月开始想题材,一直到二月底开画分镜,卢朋友看分镜,三月画草稿,卢朋友看草稿,四五月爆肝完稿。 GNN:制作过程中最大的挑战? 黑狗: 用Photoshop 画黑白漫画满挑战的,我以前没画过漫画,常用的绘图软体就是PS,但都是拿来厚涂。以往黑白稿还是习惯手绘用墨笔去画,也从没用过网点,一切都很新鲜。刚开始的PS 漫画笔刷测试。 GNN:制作途中有遇到什么比较难忘的事情? 黑狗: 其中有一页有沾血的佛像头颅,在画喷溅上去的鲜血时PS闪退了三次,而且都在我画同一个地方的时候当掉。深夜赶稿真的会背脊一凉欸,我后来不再增加血迹,投稿完之后趁回台南的时候去大观音亭拜拜,跟佛祖道了歉,也谢谢佛祖没有计较。原本预计的血迹比这个多上三倍。 GNN:在川与溪中,「神明」的定义与大众所认知的较为不同,这部分当初妳在构思剧情时是怎么设定神明的定位呢?黑狗: 我想避免传统信仰上的神明或鬼怪,因为自己对民俗或历史不够熟悉,硬是拿相关题材创作很容易将故事流于表面,也无法塑造出真实感。在这次作品上,我选择将台湾味的部分放入背景中(例如庙宇道路和常见的槟榔树),但细节刻画上则刻意模糊(例如庙宇上神像的绘制)。这位「神明」也不属于任何台湾常见的传说故事,祂属于高于我们维度的存在,因此拥有人类无法理解的能力,祂并不向善或行恶,一切随心所欲,因此在不同时期获得的称号也截然不同,是神明也可以是妖物鬼怪。顺便透露一点小设定好了,祂所在的寺庙原本属于别人,是祂鸠占鹊巢哈哈。 GNN:那是什么样的机缘决定来参加巴哈姆特的创作比赛呢? 黑狗: 因为我想公费去安古兰哈哈哈,研究了一下好像台湾比较大型的漫画比赛就是巴哈姆特,想说可以累积经验值就试试看了。 GNN:如今获奖有没有什么感想? 黑狗: 很谢谢各位评审,最让我感恩的是颁奖后的交流,评审们花了很多时间给予回馈讨论。这些珍贵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是外面很难得到的内容,也让我对台湾漫画产业更有一点认识。 GNN:其他参赛作品中是否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作品呢?为什么印象深刻呢? 黑狗: 我很喜欢《鞋子恋曲》和《蝉鸣不绝的那一天》,前者以简单的角色和篇幅描写了非常有创意的爱情故事,后者的故事则是一层包裹着一层,虽然我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了解所有剧情,但故事的推进节奏和气氛营造都非常成功,令人印象深刻。 GNN:对这次创作大赛举办的感想与评价? 黑狗: 谢谢巴哈姆特持续举办比赛,台湾漫画创作者们拥有的平台并不多,大多数人也都只是埋头默默地画。在这种状况下,创作者会陷入不知该如何进步的困境,也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否具有市场价值或所传达的讯息能确实被读者接收。多数艺术创作者都很纤细敏感的,尤其在台湾社会普遍对这类创作不给予支持的情况下,往往深陷自我厌恶和外在质疑的双重打击,久而久之很难真的坚持下去。比赛的意涵除了让创作者更有信心外,也给予一个交流平台,让大家认知到网路的另一端还有许许多多跟自己一样默默努力的人,也有各式各样不同风格不同故事的作品。即使未来的道路尚不明朗,至少这次比赛算是短暂的休憩站,能让我们可以再坚持下去多走几步。 GNN:对于今后的发展计画? 黑狗: 目前会预计再画两三篇短篇,页数慢慢加长到一百页左右,增加自己对媒材的掌控。等到比较有自信之后,也许会试着向出版社提案看看。目前已完成的小短篇《下课十分钟》,希望能给《川与溪》的主角群一个比较快乐的小番外。下一篇会是改编自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黑猫》,现在还在角色设计的阶段。 GNN:有什么话想对玩家或读者说的呢? 黑狗: 欢迎大家追踪我的社交媒体,FB 和推特都是dogblacksnape,噗浪是dogblack,IG 的话是dogblack_snape,未来有新的作品也都会发表在上面!更多关于「巴哈姆特2023 ACG 创作大赛」的得奖报导巴哈姆特2023 ACG 创作大赛「动画组」 专访报导金赏:The Lost 银赏、文策院特别奖:泅Set Sail(即将刊登) 铜赏:闭海BEHIND(即将刊登) 铜赏、文策院特别奖:流向北冥巴哈姆特2023 ACG 创作大赛「漫画组」 专访报导金赏:真诚的杀戮银赏:无机质的欲望理论铜赏:川与溪(本篇报导) 文策院特别奖:匿名遗愿清单文策院特别奖:蝉鸣不绝的那一天(即将刊登) 巴哈姆特2023 ACG 创作大赛「游戏组」 专访报导金赏、文策院特别奖:Bionic Bay : 换影循迹(即将刊登) 银赏、文策院特别奖:魔法万事屋(即将刊登) 铜赏:语愿(即将刊登)
顺便透露一点小设定好了,祂所在的寺庙原本属于别人,是祂鸠占鹊巢哈哈。
GNN:在川与溪中,「神明」的定义与大众所认知的较为不同,这部分当初妳在构思剧情时是怎么设定神明的定位呢?
GNN:本作藉由小溪梦境不断堆叠所推进剧情,在最后藉由梦醒又回到了起点,对妳来说,怎样的梦境最让人感到恐惧或不安?黑狗: 我几乎秒睡,很少做梦欸哈哈。小时候有段时间很常做高空坠落的梦境,有人说这跟前世有关?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上小学之后就没再出现了。热衷看《阴尸路》的那段时间倒是做过打僵尸的梦,我跟一大群人在废弃地下铁里面行走,隐隐约约能听见后方僵尸的嘶吼,到了一个转角,我和部分人决定留下来吸引僵尸注意,剩余同伴能趁机逃跑。虽然记不得细节,但生离死别的片段让我醒来时哭湿了一片枕头哈哈哈。我当时还躺回去想继续看看梦境如何发展,可惜什么都没有了。
黑狗: 嗨,大家好,我是黑狗。因为名字太常见,往往会后缀dogblack 或snape。
热衷看《阴尸路》的那段时间倒是做过打僵尸的梦,我跟一大群人在废弃地下铁里面行走,隐隐约约能听见后方僵尸的嘶吼,到了一个转角,我和部分人决定留下来吸引僵尸注意,剩余同伴能趁机逃跑。虽然记不得细节,但生离死别的片段让我醒来时哭湿了一片枕头哈哈哈。
黑狗: 我几乎秒睡,很少做梦欸哈哈。
GNN:先请您跟读者自我介绍?
GNN:在川与溪中,「神明」的定义与大众所认知的较为不同,这部分当初妳在构思剧情时是怎么设定神明的定位呢?黑狗: 我想避免传统信仰上的神明或鬼怪,因为自己对民俗或历史不够熟悉,硬是拿相关题材创作很容易将故事流于表面,也无法塑造出真实感。在这次作品上,我选择将台湾味的部分放入背景中(例如庙宇道路和常见的槟榔树),但细节刻画上则刻意模糊(例如庙宇上神像的绘制)。这位「神明」也不属于任何台湾常见的传说故事,祂属于高于我们维度的存在,因此拥有人类无法理解的能力,祂并不向善或行恶,一切随心所欲,因此在不同时期获得的称号也截然不同,是神明也可以是妖物鬼怪。顺便透露一点小设定好了,祂所在的寺庙原本属于别人,是祂鸠占鹊巢哈哈。
黑狗: 欢迎大家追踪我的社交媒体,FB 和推特都是dogblacksnape,噗浪是dogblack,IG 的话是dogblack_snape,未来有新的作品也都会发表在上面!
比赛的意涵除了让创作者更有信心外,也给予一个交流平台,让大家认知到网路的另一端还有许许多多跟自己一样默默努力的人,也有各式各样不同风格不同故事的作品。即使未来的道路尚不明朗,至少这次比赛算是短暂的休憩站,能让我们可以再坚持下去多走几步。
GNN:对这次创作大赛举办的感想与评价?
GNN:对于今后的发展计画?
大概一月开始想题材,一直到二月底开画分镜,卢朋友看分镜,三月画草稿,卢朋友看草稿,四五月爆肝完稿。
黑狗: 用Photoshop 画黑白漫画满挑战的,我以前没画过漫画,常用的绘图软体就是PS,但都是拿来厚涂。以往黑白稿还是习惯手绘用墨笔去画,也从没用过网点,一切都很新鲜。
而且台湾人真的很爱看鬼故事哈哈哈哈,看看podcast 排行榜和农历七月的国片档。我的观察是台式灵异很能被大众所接受,加上我也喜欢恐怖题材,却从没机会画过,因此就这么决定了。
很难单纯用文字解释分镜,节奏的话简单来说就是该慢的地方给予页数和大格数放慢,该快的时候切小格和减除不必要的对话和互动(影视的剪接技术可以用在这里)。
我认为在漫画或动画上没有所谓「漂亮」的风格,只有「适合」的风格,所有外在条件都是为了帮助成功传递故事。
现在我喜欢惊悚片(没鬼的那种)或是剧情片(真实描写出人性的那种)或独立电影,只要好电影我就喜欢,不过近几年好的原创主流电影几乎没有了,真的是满哀伤的。
多数艺术创作者都很纤细敏感的,尤其在台湾社会普遍对这类创作不给予支持的情况下,往往深陷自我厌恶和外在质疑的双重打击,久而久之很难真的坚持下去。
黑狗: 我很喜欢《鞋子恋曲》和《蝉鸣不绝的那一天》,前者以简单的角色和篇幅描写了非常有创意的爱情故事,后者的故事则是一层包裹着一层,虽然我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了解所有剧情,但故事的推进节奏和气氛营造都非常成功,令人印象深刻。
更多关于「巴哈姆特2023 ACG 创作大赛」的得奖报导巴哈姆特2023 ACG 创作大赛「动画组」 专访报导金赏:The Lost 银赏、文策院特别奖:泅Set Sail(即将刊登) 铜赏:闭海BEHIND(即将刊登) 铜赏、文策院特别奖:流向北冥巴哈姆特2023 ACG 创作大赛「漫画组」 专访报导金赏:真诚的杀戮银赏:无机质的欲望理论铜赏:川与溪(本篇报导) 文策院特别奖:匿名遗愿清单文策院特别奖:蝉鸣不绝的那一天(即将刊登) 巴哈姆特2023 ACG 创作大赛「游戏组」 专访报导金赏、文策院特别奖:Bionic Bay : 换影循迹(即将刊登) 银赏、文策院特别奖:魔法万事屋(即将刊登) 铜赏:语愿(即将刊登)
黑狗: 基本上就是在有限的页数里,创作出吸引人一直看下去的故事,目的就是好看啦!
惊悚类型的⋯⋯我很喜欢《险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仲夏靥(Mid Sommar)》、《钛(Titane)》、《灯塔(Lighthouse)》,以及最近台湾的《咒》。还有很多啦,但是现在想到的就这些(有口袋名单的拜托推荐我)。
我算了解自己的创作模式,走抒情路线的分镜大多会慢且细致,肯定会超出页数。悬疑解谜类型的也需要花时间堆叠线索和也解谜,而灵异题材不用多作解释(反而愈解释愈失去恐怖感),有很大的自由度去尝试分镜和画法,只要气氛塑造成功,至少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在《川与溪》的故事中,一名体质容易入睡的少女和朋友们去庙里探险,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神明」。对于本作,评审们认为《川与溪》的技法与画面呈现效果让人印象深刻,结局和开头的开放式轮回呼应也很相当有巧思。作品本身个人风格与品味上也十分独特洗链,让整体作品的完成度很高。如果在桥段的安排以及易读性上下点功夫,在整体的阅读感上会有更棒的表现。
黑狗: 啊,惭愧的说,我只有在国中时期特别爱看鬼片,后来因为灵异题材真的拍得好的不多(而且鬼常常很好笑),就慢慢的愈看愈少了,如果有不错的欢迎推荐!
GNN:制作途中有遇到什么比较难忘的事情?
GNN:会想投入创作这款作品的缘由?
黑狗: 因为我想公费去安古兰哈哈哈,研究了一下好像台湾比较大型的漫画比赛就是巴哈姆特,想说可以累积经验值就试试看了。
GNN:相较于电影,藉由漫画将惊悚与恐惧传达给读者,由于缺乏声音以及动作上的表现所以呈现难度较高,在这部分妳又是怎么怎么去做调整或者有特别下工夫的部分?
黑狗: 想故事的时候刚搬来台中,我很喜欢用步行的方式探索城市。台中是一座有非常多水渠和疑似水渠改建的绿园道(夹在马路中间长长的那种公园),我们公司后面就有一条水渠,中午吃饭时我会沿着水渠慢慢走,观察附近阿公阿骂或鸽子黑猫的生态。
GNN:有什么话想对玩家或读者说的呢?
目前已完成的小短篇《下课十分钟》,希望能给《川与溪》的主角群一个比较快乐的小番外。下一篇会是改编自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黑猫》,现在还在角色设计的阶段。
GNN:发想中有提到,「台中这城市有非常多水渠或水渠改建的道路」,所以标题的《川与溪》、以及主角「小溪」与「川梅」是否是源自于此?而他们所下车的「万八」站名称是否有有其含义呢?
构图和画技同理,惊悚恐怖类型常会使用不平衡或特殊视角的构图,都是为了让观众感到不安定,光影的使用也是相同的概念。
黑狗: 我想避免传统信仰上的神明或鬼怪,因为自己对民俗或历史不够熟悉,硬是拿相关题材创作很容易将故事流于表面,也无法塑造出真实感。
由巴哈姆特举办的「巴哈姆特2023 ACG 创作大赛」日前已正式揭晓所有组别的得奖者名单。为鼓励得奖者以及参赛者,本次GNN 也特别专访到在本届赛事中于各组别获得前三名的得奖者,请他们分享本次的作品创作历程以及心情。本篇就为大家专访到「漫画组」铜赏的《川与溪》作者「黑狗」。
如果喜欢惊悚恐怖类型的人,可以试试一些小成本或独立制片的电影,它们很多风格独特而且很有创意。
《川与溪》(点此可观看完整漫画)
GNN:可否介绍这次作品的理念与特色?
GNN:创作的灵感主要来自何处?有没有什么故事或经历引发创作灵感?
深夜赶稿真的会背脊一凉欸,我后来不再增加血迹,投稿完之后趁回台南的时候去大观音亭拜拜,跟佛祖道了歉,也谢谢佛祖没有计较。
刚开始的PS 漫画笔刷测试。
GNN:其他参赛作品中是否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作品呢?为什么印象深刻呢?
对于本作,评审们认为《川与溪》的技法与画面呈现效果让人印象深刻,结局和开头的开放式轮回呼应也很相当有巧思。作品本身个人风格与品味上也十分独特洗链,让整体作品的完成度很高。如果在桥段的安排以及易读性上下点功夫,在整体的阅读感上会有更棒的表现。
我当时还躺回去想继续看看梦境如何发展,可惜什么都没有了。
在这次作品上,我选择将台湾味的部分放入背景中(例如庙宇道路和常见的槟榔树),但细节刻画上则刻意模糊(例如庙宇上神像的绘制)。这位「神明」也不属于任何台湾常见的传说故事,祂属于高于我们维度的存在,因此拥有人类无法理解的能力,祂并不向善或行恶,一切随心所欲,因此在不同时期获得的称号也截然不同,是神明也可以是妖物鬼怪。
黑狗: 开始全职工作之后很难有时间创作自己的作品,大多也都是单图插画。本身擅长cel animation,不过这种媒材以单人作业来说只能完成简单的两三分钟短片,故事不能太复杂(否则动画师会爆肝或短命哈哈)。
黑狗: 我有点忘记了,印象中花很长的时间调整剧本。现在看来原本的剧本长度已经可以画一本单行本了哈哈。
黑狗
黑狗: 很谢谢各位评审,最让我感恩的是颁奖后的交流,评审们花了很多时间给予回馈讨论。这些珍贵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是外面很难得到的内容,也让我对台湾漫画产业更有一点认识。
黑狗: 我现在比较常阅读或看电影,漫画多是小时候租书店盛行的时候一次租一二十本回家看,租书店式微之后就看得比较少了。很多伟大的艺术创作者无形中影响了我,很难指出特定的几名大师。
分镜和节奏其实跟影视的概念类似,近期的漫画作品也看得出影响,虽然如此,但漫画依旧有属于漫画独有的分镜方式,并不能完全跟影视混为一谈。
GNN:本作藉由小溪梦境不断堆叠所推进剧情,在最后藉由梦醒又回到了起点,对妳来说,怎样的梦境最让人感到恐惧或不安?
GNN:如今获奖有没有什么感想?
万八站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啦,原本有想继续取跟水有关的名字,但觉得会太多很不平衡,需要一些比较方正的元素稳住这着故事,不知为何就取了「万八」这个名字了。现在看来应该是因为字体双边对称、「万」字又特别重特别有力道的关系吧。
GNN: 另外在发想中你也有提到关于热爱鬼片这部分。鬼片领域中各国(台、日、韩、欧美、东南亚)拍摄的氛围跟手法大不相同,妳个人有比较偏好的鬼片拍摄手法或者是类型吗?
小时候有段时间很常做高空坠落的梦境,有人说这跟前世有关?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上小学之后就没再出现了。
在《川与溪》的故事中,一名体质容易入睡的少女和朋友们去庙里探险,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神明」。
漫画这种媒材没有听觉,观众的注意力全放在视觉上,因此画法非常重要,也就是利用画风呈现出紧绷气氛。经典恐怖漫画大师伊藤润二就是非常经典的案例。
GNN:发想中有提到,「台中这城市有非常多水渠或水渠改建的道路」,所以标题的《川与溪》、以及主角「小溪」与「川梅」是否是源自于此?而他们所下车的「万八」站名称是否有有其含义呢?黑狗: 台中有两条路叫柳川西路和梅川西路,恰巧是我生活附近会遇到的路,综合起来就是柳川梅(原本叫柳梅川,但每次打字都会跑出柳没穿,太好笑了遂作罢)。小溪则是「西」的同音字,也为了配合水渠的概念改名叫「溪」。万八站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啦,原本有想继续取跟水有关的名字,但觉得会太多很不平衡,需要一些比较方正的元素稳住这着故事,不知为何就取了「万八」这个名字了。现在看来应该是因为字体双边对称、「万」字又特别重特别有力道的关系吧。我原本以为很快就会被发现了,结果目前看起来读者还没有人提到哈哈哈。
GNN:整部大概从何时开始发想,花了多久时间制作?
黑狗: 其中有一页有沾血的佛像头颅,在画喷溅上去的鲜血时PS闪退了三次,而且都在我画同一个地方的时候当掉。
黑狗: 目前会预计再画两三篇短篇,页数慢慢加长到一百页左右,增加自己对媒材的掌控。等到比较有自信之后,也许会试着向出版社提案看看。
GNN:制作过程中最大的挑战?
发表评论